NEWS

2025企業碳費必懂重點懶人包

2025企業碳費必懂重點懶人包

為什麼要收碳費?

 為與全球趨勢接軌、推動企業減碳,台灣採「碳費先行,碳交所鋪路」策略,2025年起正式開徵碳費。

全球已有75個國家實施碳定價制度,亞洲地區如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印度等國皆已上路。

怎麼收?收誰的?

2025年(114年)起開始計算 → 2026年(115年)開始繳費

  • 收費對象: 年排碳量超過25,000噸CO2e的企業(主要為電力、燃氣、製造業)
  • 繳費公式: 排放量 × 單位費率(300元/噸起)
  • 舉例: 排碳50,000噸 → 每年約繳1,500萬元碳費!

減碳就能省碳費

 企業可提出「自主減量計畫」,有機會爭取優惠費率。兩種削減目標模式:行業別削減率(參考SBT國際減碳標準)和技術標竿削減率(依據產線特性設定標竿值)。每年需提交執行成果,未達標會被改回原費率。
 

降低碳費風險

環境部提供減量額度抵免和高碳洩漏產業的「過渡配套」機制:國內減量額度(最多可抵10%收費排放量)、國外額度(須環境部核准,限非高碳洩漏產業使用)、高碳洩漏行業(前期可享低係數0.2~0.6緩衝收費量)。

CBAM關鍵詞解析

CBAM為碳邊境調整機制,歐盟2026年起正式上路,進口產品需負擔「碳成本」。意味著沒減碳,就賣不出去!台灣出口廠商將首當其衝!企業需提前因應這項國際趨勢。

 

 
返回頂端